重庆市中心城区市街应用山茶品种及生长现状研究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1986年7月,原四川省重庆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就已经确定山茶为重庆市市花[1]。此后重庆市市街绿化中开始大量栽植山茶,如2000年前后大渡口区等将山茶栽植在道路的中央分车带和路侧绿带中,时至今日这些山茶已枝繁叶茂、花开满树,成为当地园林绿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本研究通过调查重庆市和城区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中的应用频率,测定当年新生枝条长度、粗度及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并在盛花期现场鉴定山茶品种,以掌握山茶在中心城区的生长现状及主要应用品种,从而为山茶在我市市街绿化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 试验对象及方法
1.1 试验对象
结合2020年绿化植被体检工作,项目组抽样调查了中心城区的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每个区每种绿地类型选取不少于3个样点,共计102个地点。以上述地点中栽植的山茶为试验对象。
1.2 试验方法
1.2.1山茶应用频率调查和当年新生枝条生长势测定
通过实地调查102个试验地点,最终确定中心城区40个试验地点中的山茶作为试验对象。每个地点抽样不少于30株,每个植株分别测定3个枝条的新生枝条长度和粗度,不足30株的按实际数量计算。
1.2.2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
测定38个地点中山茶植株成熟叶片的SPAD指标,每个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不少于5棵,每株测定当年生枝条顶梢处1~3片成熟叶。
1.2.3土壤质量测定方法
选择30个具有代表性地点采用混合采样法,在距树干30cm处采取0~30cm深的土壤样品,共计13个。土壤样品送至重庆市土壤质量检测中心,测定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容重和砾石含量等5项指标。
1.2.4品种鉴定
在山茶盛花期试验地点现场鉴定山茶品种。对无法鉴定的品种,通过拍摄单朵花、单片叶和整株照片,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高继银研究员根据照片进行品种鉴定。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2 /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绿地类型中山茶应用频率
调查发现,山茶在中心城区市街绿化中的应用频率排序从高到低为:公园绿地(45.45%)>广场用地(33.33%)>道路绿地(19.44%)(结果见表1)。道路绿地中,山茶主要种于中央分车带和路侧绿带,单株或3~5株一组栽植,如渝中区长江一路的中央分车带和巴南区巴滨路路侧绿带;广场用地中通常以单株种于草地中,苗木规格差异较大,苗高0.5~3 m不等,如巴南区茶花广场等;公园绿地中山茶的应用形式与广场相似,苗木规格变化较大,如沙坪坝区沙坪公园中的树状茶花、巴南区含笑公园的球状茶花等。
2.2山茶当年生枝条生长势评价
基于《重庆市生长现状及影响因子研究》的研究结果,以当年生枝条长度和粗度的95%置信区间(4.11cm,4.39cm)和(0.241cm,0.246cm)作为评价依据[2],对中心城区39个试验地点供试山茶的当年生枝条长度和粗度进行评价,包括7个广场用地,5个道路绿地和20个公园绿地,结果见图1。道路绿地中,山茶当年生枝条生长势中等以上占比为97.95%;公园绿地中,山茶当年生枝条生长势中等以上占比为86.88%;广场用地中,山茶当年生枝条生长势中等以上占比为89.35%。说明中心城区山茶当年生枝条的抽梢能力较好。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影响苗木的发育形态,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势能较好反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3]。同时,其长度和粗度与鲜重有极显著线性关系,可作为衡量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累积的重要指标[4]。
2.3 山茶相对叶绿素含量评价
基于《重庆市生长现状及影响因子研究》的研究结果,以SPAD指标的95%置信区间为(61.65,67.15)作为评价依据[2],对中心城区38个试验地点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均值进行高、中和低分类评价,结果见图2。道路绿地中,山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试验地点占57.14%;公园绿地中,山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试验地点占80.00%,其中相对叶绿素含量中等水平的占比高达40.00%;广场用地中,山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试验地点占63.64%。
整体而言,中心城区市街应用山茶以公园绿地的叶绿素含量较高,道路绿地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广场用地的叶绿素含量居中。结合试验观察发现,这可能与山茶的栽植时间、遮阴程度、养护措施等密不可分。
2.4 中心城区山茶栽植土壤质量基本情况
结合2020年我市绿化植被体检土壤调查结果(见表2)和《园林种植土壤质量标准》[5]发现,中心城区土壤整体偏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部分地点土壤板结。其中pH值方面,30个试验地点中,强碱性土壤占20.00%,碱性土壤占73.33%,比较适合山茶生长的中性土壤仅占6.67%;有机质含量大于15g/kg的比例为76.67%,满足《园林种植土壤质量标准》中的要求。但仅有6.67%的土壤达到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山茶园和龙茶花海的有机质含量水平(大于50g/kg)[6];容重方面,23.33%的试验地点土壤容重超过1.35g/cm3,表现为土壤板结,76.67%的试验地点土壤容重正常;EC值和砾石含量均正常。山茶喜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7],由此可见,现有栽植地点内的土壤质量不利于山茶生长。
2.5 中心城区市街应用山茶品种
40个试验地点的山茶品种鉴定结果(见表3),可见,中心城区共计应用川山茶品种26个,以‘七心红’的应用频率最高,达70.00%;其次为‘红绣球’(42.50%)、‘金顶大红’(30.00%)、‘洋红(27.50%)’、‘紫金冠(20.00%)’、‘胭脂鳞(17.50%)’、‘白洋片’(12.50%)和‘花洋红’(10.00%),‘白六方’、‘白玉片’、‘九心十八瓣’、‘双边宝珠’、‘银红’、‘白宝塔’和‘疏叶绣球’的应用频率大于5.00%,‘醉杨妃’、‘黑艳红’、‘粉妆楼’、‘三学士’、‘氅盔’等11个品种仅在单个地点保种。
同时发现,40个试验地点中,川山茶品种应用较为丰富的地点有:重庆市鹅岭公园(21个)>重庆市花卉园(13个)>枇杷山公园(8个)>重庆市园博园(5个),虽然重庆市园博园的川山茶品种数量不多,但是其种植规模为我市最大,达2万株。其他试验地点品种数量为1~5个不等,如巴南区茶花广场和渝北区府广场大量栽植了不同规格的‘红绣球’,巴南区龙洲大道、大渡口区中华美德公园和渝北区大龙山公园集中栽植了不同规格的‘七心红’。
此外,‘松子’、‘烈香’、‘红露珍’、‘绯爪芙蓉’、‘嫦娥彩’、‘垂枝金心’、‘小叶金心’、‘十八学士’、‘美人茶’、‘大叶金心’、‘短柱茶’、‘菊花茶’和‘翻天印’等13个华东茶品种出现在重庆市花卉园、重庆市鹅岭公园、大渡口区义渡公园等14个地点,结果见表4。其中以‘红露珍’的应用频率最高,达32.50%,其他品种的应用频率不足8.00%,常以保种的形成出现在重庆市花卉园、重庆市鹅岭公园和重庆市园博园。
3 / 结论与讨论
项目组对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广场用地中山茶的市街应用品种及生长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如下:
(1)三种绿地类型中,山茶主要栽植于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道路绿地应用频率较低。其中,道路绿地中,以大渡口区的春晖路应用效果较好,在中央分车带和路侧绿带以单株小乔木成排栽植,花期效果最佳;公园绿地中,除了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之外,重庆市鹅岭公园、重庆市花卉园、枇杷山公园和重庆市园博园内川山茶的品种数量较多,其中以重庆市鹅岭公园的养护效果较好;广场绿地中,山茶长势不如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以渝北区府广场的树状‘七心红’和‘红绣球’规格和数量最大,以南岸区万达广场的‘七心红’长势较好。
(2)川山茶为慢生植物,如不能采取有效栽植或养护措施,移栽后缓苗期5~10年不等。期间表现为新生枝条抽梢困难,叶片稀少、叶色发黄,甚至伴有大量顶梢枯死和煤污病危害,这严重影响了市街绿化景观效果[2]。调查结果发现,中心城区虽然当年新生枝条的抽梢情况较好,但是近三分之一山茶植株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无法达到标准,且主要分布在道路绿地和广场用地。结合土壤检测结果发现,30个试验地点中,碱性和强碱性土壤占93.33%,仅6.67%土壤样点中有机质含量大于50g/kg,近五分之一的土壤出现板结。山茶喜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4,5],碱性或强碱性土壤中,镁离子易与OH-结合形成沉淀,限制山茶根系的吸收。镁离子作为叶绿素形成的重要元素,其含量不足直接导致山茶叶片黄化。因此,山茶栽植和养护过程中土壤改良必不可少。
(3)市街应用山茶主要为川山茶,其次为华东茶。其中川山茶常用品种26个,以‘七心红’的应用频率最高(70.00~91.67%),其次为‘红绣球’、‘金顶大红’、‘洋红’、‘紫金冠’、‘胭脂鳞’、‘白洋片’、‘花洋红’、‘黑艳红’、‘醉杨妃’、‘白六方’、‘白玉片’、‘九心十八瓣’、‘双边宝珠’、‘银红’、‘白宝塔’和‘疏叶绣球’;华东茶常用品种13个,以‘红露珍’的应用频率最高(32.50%)。长期以来,由于川山茶在市街绿化中应用效果较差,引起设计单位少用或不用,花农因销售不畅而不再种植。目前,四川泸州、宜宾等川山茶苗木主产区,以‘七心红’和‘红绣球’为主要生产品种,其他川山茶品种仅处于保种状态,导致市场无苗可买。华东茶在我市市街绿化中逐渐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cstc2011pt-gc80019);重庆市城市管理科技计划项目(城管科字2018第(01)号))
参考文献:
[1] 周利. 川茶花品种图鉴[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1.
[2] 李玲莉, 田中, 高晓军, 等. 重庆市永川城区川山茶生长现状及影响因子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10): 93-98.
[3] 李玲莉, 李吉跃, 张方秋, 等. 容器苗指数施肥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10, 23(2): 22-27.
[4] 李玲莉, 邹世慧, 余志勇, 等. 重庆市道路绿地银杏和紫薇的生长势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8): 111-115.
[5] DBJ50/T-044-2019, 园林种植土壤质量标准[S].
[6] 邹世慧, 李玲莉, 田 中, 等. 基于TRU系统对三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15): 101-106.
[7] LY/T 2814—2017, 川山茶栽培技术规程[S].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资质申报专线:023-63671842 023-63673738学会电话、传真:023-63673736
- 主办:重庆风景园林学会承办:重庆立意园林咨询有限公司
- 网站QQ:944865067网站电话:023-63892447 15310091612
- 地址:重庆菜袁路205号园林服务中心3楼(园林技校旁边)
- 渝ICP备11002947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