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园林动态 >> 正文

天台:明代苦槠树 结籽上千斤

作者: 天台县林业局 时间:2025-1-9 阅读次数:855

 1600多岁的晋榧年年挂果,1400多岁的隋梅果实累累,天台县古树名木持续书写不朽传奇。而2株明代苦槠年年结籽上千斤,同样让人啧啧称奇。

  在街头镇丰源村娄金岗殿前自然村土地背上,就生长着2株明代苦槠。一株树龄620年,树高18米,胸围615厘米,平均冠幅17米;另一株树龄420年,树高11米,胸围460厘米,平均冠幅13米。

  “这2株树,年年开花结果,至少上千斤。”家住旁边的李兆江对此一清二楚。苦槠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果仁富含淀粉,浸水脱涩后可制成苦槠豆腐,性甘味寒,具有补钙、减肥、止泻、降低胆固醇等功效,也是防暑降温的佳品。

  “每年霜降前后,村里男女老少都提着小竹篮,到树下拣拾脱落下来的果实。一阵风吹过,‘沙沙沙’往下掉,泥地上、草丛中,就像撒了黄豆一样,厚厚一层,每天拣个七八遍。”提起丰收时节,李兆江满脸喜悦,“喏,这是我老婆拣的。”只见满满3只竹篮,颗粒饱满,黑里透黄,少说也有百来斤。“鲜果5元/斤,淀粉100元/斤。”

  走到树下,才觉得自己矮小。10多米的苦槠树参天耸立,枝繁叶茂,树身数人合抱,枝干古朴苍劲。而2株苦槠树之间还长着一株树龄320年的南方红豆杉,高15米,胸径280厘米,平均冠幅7米。3株树比肩而立,竞相生长,成为殿前自然村最浓的一片深绿。

  “现在没有人爬上去、也没有人用竹棒敲,我们只拣落下的果实。”李兆江如是说。约定俗成,人人遵守,成为保护古树的自觉行动;树上挂着的铭牌,也诉说着保护的点点滴滴。

  也许是先人特地种植,也许是小鸟衔来了种子,但树木长大后世代守护,肯定是不争的事实。人护树,树常绿,果满树,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例证!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机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二维码

会员之家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团体入会 个人入会